恭喜李乾朗董事獲頒第35屆行政院文化獎

  • 列印

http://cultural-award.moc.gov.tw/index03_35_2.html

古建築保護與研究的乾坤手

撰文/徐類鄰建築師

李乾朗經常現身臺灣各地的古蹟現場、講臺、會議室,以熱忱謙和的態度,精巧傳神的素描與圖像,透過妙語如珠的解說,來介紹、描述、評論臺灣傳統建築。建築界、藝文界人士,甚至兩岸、日韓、新馬、法德等地對臺灣傳統建築文化稍有興趣與涉獵的人,對他的身影,無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成長於臺北、淡水兩地。淡水是個建築風格融合了中西文化特色的古樸小鎮,他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也因父親是一位建築工程技師,在淡水家族燕樓匠派及父輩的影響下,造就了對建築空間與造型的敏感,對建築認識深刻。

大學時期的李乾朗,在建築設計方面的天賦出類拔萃。當兵時曾在金門服役10個月,退伍後出版了一本調查研究專書—《金門民居建築》,此書在戒嚴時期,憑個人之力,幾乎是沒人可以辦的到。其後,他曾暫時辭去建築師事務所的高薪工作,在30歲時埋頭撰寫《臺灣建築史》—這是臺灣史上第一次有人嘗試以純粹建築的論述,來書寫臺灣建築史。

李乾朗在之後的30多年歲月裡,完成了60多本著作、主持過70多項古蹟調查研究的計畫案。著作中的《爸爸講古蹟》、《古蹟入門》、《二十世紀臺灣建築》、《臺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得到許多出版獎項的肯定與佳評。

在2007年,李乾朗再度在人們驚豔的目光下,完成了一部圖文並茂的巨著《巨匠神工》,他花了30 多年的時間,遍訪中國各地古建築,拍照、速寫、研究,再撰文與徒手完成獨一無二的手繪圖。從《巨匠神工》一書,可以看出李乾朗廣闊的胸懷與視野,的確已達到了超凡的境界。「… 這可能是中國古建築著作中,表達最清楚,內容最精準,圖面最悅目的一部書。」建築美學家漢寶德作了這樣的評價。

「保護古蹟」、「遊覽古建築」… 這些觀念與活動,之所以能夠在臺灣得到廣大群眾的重視與響應,除了是近年來臺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外,還有兩位重要人士的推動,一位是林衡道,他作為奠基者,是開啟臺灣歷史結合古蹟研究先河的人;另一位就是李乾朗,他作為發揚者,是將臺灣古蹟與建築研究深化與普及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