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尋找台北的人文底蘊

  • 列印

尋找臺北的人文底蘊                       林明德

 

文化資產是先民經驗智慧的結晶,深涵人文化成的潛運力,是一個國家、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可說是歷久彌新的活化石。我們深信藉由持續的調查、研究,可以了解其獨特的歷史與個性;透過適切的保存與維護,才能增益人們的自信與力量。學者早已指出,唯有對歷史的尊重,文化的認識,才能發展一個地方馴至國家的特色。

  一九九九年,臺北市文化局成立後,積極且多元推動文化建設,思索文化大方向,認為要呈現文化臺北,締造新氣象,必須先尋找臺北人文資源,清楚人文底蘊。於是提出「臺北市傳統藝術與民俗資源調查研究」計畫,委託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進行田野調查。

  這項計畫包括兩類,即:一、民俗文化;二、傳統藝術。前者涵蓋生命禮儀、歲時節慶與寺廟文化;後者概括傳統表演藝術與工藝美術。田調範圍十二行政區,以普查方式進行,並建立資料庫。

  其實,這計畫可說是《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一種實踐。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云:

 

    四、傳統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藝

    美術及表演藝術。

    五、民俗及有關文物: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

    、信仰、節慶及相關文物。

                        (法規整編資料截止日:民國104 年04 月30 日)

 

充分印證了該項計畫的精神與目的。

  接下專案,我們組成團隊,著手設計流程,逐步落實。首先蒐集資訊、訪談耆老學者、建立基礎資料;接著,分組田野調查、核對資料、把握現況、建立檔案,進一步作深度訪談。我們逐漸發現臺北的人文資源的諸多面向,與底蘊的多采多姿。為了將之顯影,於是逐項列表,建構臺北市文化地圖,既方便閱讀,又可了解資源分布,更可比較各地區的人文特色。

  大致上說來,臺北市表演藝術,包括:器樂、歌謠、說唱、雜技、國術、舞蹈、偶戲、大戲及其他等類;工藝美術包括:編織、金工、雕塑、陶瓷及其他等類。我們調查寺廟三○七座,包括:儒、佛、道、回、天主、基督與民間宗教。特別探索寺廟歷史、廟會活動,並且蒐集籤詩、登錄匾聯,以窺信仰文化的奧祕。

  至於生命禮儀與歲時節慶,則透過實際調查、訪談,作成紀錄,並探討其儀式與意義。

根據計畫宗旨,本調查研究是以建立臺北市的傳統藝術與民俗文化資源之資料庫為主。成果報告包括上篇、下篇與附錄,共四○○多頁,約四十萬字,這毋寧說明了這樣的事實:臺北文化底蘊是多元而且是豐富無盡的寶藏,只要透過挖掘、整合,必能彰顯臺北獨特的歷史與個性。

在繳交成果之際,我們認為可從幾個層面來反思一些嚴肅的意義:

(一)民俗的調查研究,宜配合時序,作一年或長期的追蹤記錄,本計畫屬於近程,應持續中程、遠程,以累積資源,做為文化政策的根據。

(二)資料彙整的開放:依文化局的構想,將成果報告的資料彙整部分(包括表演藝術、工藝、寺廟)上網,供有興趣民眾分享資源。

(三)輔助政策的擬定:本計畫旨在建立資料庫,但文化局可藉由成果內容,結合臺北市的發展軌跡,尋找每個區域的文化特色,做為相關輔助政策的參考。

(四)發現真相:本計畫案的進行過程,發現底層的聲音,如補助經費的不足及門檻過高、後繼乏人傳承不易、藝師團體之間欠缺整合管道等,亟需思考解決之道。

(五)本計畫涵蓋多元,包括表演藝術、工藝美術、寺廟文化、生命禮儀與歲時節慶,經過普查,初步建立基礎資料,宜進一步分門別類,持續追蹤、研究,以累積多元的文化資產。

  

    令人遺憾的是,這項計畫為期祇有七個月,顯然無法配合時序對民俗作有系統、實地的調查研究。儘管我們已盡心盡力進行普查,建立基礎資料,但進一步周延、深化的工作,則有待於後續的中程與遠程計畫了。

我們願鄭重建議若干後續的計畫,供臺北市文化局參考,希望在未來能積極推展,如此,當可內聚臺北人文資源,再現文化臺北的風華:

(一)繼續本計畫的中程、遠程計畫,用以累積資源。

(二)臺北市寺廟文化的調查研究。

(三)臺北市寺廟籤詩、匾聯的研究。

(四)臺北市飲食文化調查研究。

(五)臺北市傳統藝術調查研究。

(六)臺北市生命禮俗與歲時節慶調查研究。

(七)臺北市百年老店調查研究。

(八)建構臺北市文化地圖與歲時節慶活動年曆。

   

    個人深信民俗是一切藝術的土讓,更是文創的基礎。唯有深入民俗底蘊,了解其豐饒多樣的元素,並加以整合,才能開出亮麗的成果,展現文化臺北的意象。

    我們期待臺北因人文化成的充實,成為偉大的城市。

 

2015052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