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打開百年老店的門扉

  • 列印

打開百年老店的門扉

    我與彰化結緣於一九七○年代。記得當時是探訪賴和先生的故居。八○年代以來,因為基金會執行幾項專案計畫,我多次踏查彰化、鹿港、員林與北斗等地。接觸是了解的開始,經由點、線、面的實際田野調查,逐漸發現其有形、無形文化資產之豐厚,令人嘆為觀止。

    一九九六年,我獲聘彰化師大國文系,似乎是冥冥註定,與彰化結下了深緣。一九九九年,我接受縣府委託,進行彰化縣飲食文化調查研究,涵蓋二十六個鄉鎮市,為期一年。我與四位研究生,奔波於各鄉鎮,訪問兩百三十多個飲食點,繳交三十五萬字的專書,為彰化飲食地圖顯影,也理出飲食文化的特色。我特別指出︰昔日傳說,一府二鹿三艋舺;今天,豐饒的飲食文化見證半線風華。

    也就在這個時刻,我腦海浮現「啟動彰化學」的念頭。三十多年來,我親近彰化,探勘系列寶藏,深信有待進一步的全面挖掘,以展現半線燦爛的人文風景。在地文學家康原帶著我拜訪地方仕紳、企業家,透過計畫的簡報、遊說,終於獲得贊同與支持,為此項文化工程奠定扎實的基礎。我們願意以十年經營彰化學,出版叢書六十冊,兌現一個文化夢想。

    這項文化工程相當浩大且艱辛,我們成立編委會,擬定系列子題,包括宗教、歷史、地理、水利、民俗、民間文學、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傳統建築、傳統表演藝術、工藝美術、百年老店等。同步展開敦請學者專家分門別類撰寫,或親自帶領碩、博士生踏查,蒐集資料,撰述成書。

    我們陸續挖掘並有連串的發現,如︰陳再得的臺灣歌仔、施福珍的囝仔歌,一首首傳唱斯土斯民的心聲;古典詩家洪棄生、陳肇興、賴和與末代傳統文人施文炳……見證彰化精采的古典文學;翁鬧《有港口的街市》的重現,曹開的數學詩、林亨泰晚期的日文詩篇,在在反映磺溪一脈相傳的抗議精神;彰化南北管、彰化曲館與武館、鹿港丁家大宅,證明人文彰化的風華,至於鹿港意樓十宜樓也為慶昌行家族史顯影;而畫家梁奕焚、書法家杜忠誥、漫畫家蔡志忠,更為半線增添書畫的光彩。

    當中,讓我掛念的是百年老店。在踏查臺灣民俗藝術的歲月裡,各地百年老店是我誠摯訪談的對象,它們是常民生活的見證者,往往集宗教、民俗、地理、歷史、文化於一身,而成為生活圈的重心。彰化百年老店包括︰家具、木偶雕刻、製香、中藥、糕餅、米麵、肉圓、蜜餞、醬油、製鼓與檢撿骨等十餘類二十家,分布於九個鄉鎮市。

    三年前,我帶領研究生踏查,完成了五家,即:花壇保生堂中藥房、玉珍齋、寶珍香桂圓蛋糕、老天興樂器行(製鼓)、巧成真木偶之家。今年,繼續未完成的計畫,帶領四位研究生投入阿振肉包、肉圓生、新和春醬油、七代撿骨師等四個點,我則負責貓鼠麵,並現身示範,引領同學入門。

  進行踏查之前,先介紹田調的要領,強調參與觀察、交互訪談法的運用,並參證範例。為了泯除訪談者與被訪談者雙方的陌生與隔閡,我特別親自溝通,取得信認,讓受訪者放心、不設防,以進行深入的訪談。我說,絕對尊重個人的隱私,客觀的呈現,希望為業者建構發展史與譜系,完成的訪談一定會無條件回饋每位業者。其實他們都是認識多年的朋友,非常相信我的提議,大家共同的表情是-面帶微笑的說道,林教授辛苦了,多謝您為彰化勞心勞力,我們絕對全心全力配合。

  兩階段挖掘十家百年老店,我發現他們都立足於生活圈(或信仰圈),遵古法製作,保留原味,誠實傳家業,且努力研發、創意,賦予老店新生命。例如:鄭永豐形塑人文阿振,風靡日本,有位年輕人甚至登門拜師;七代撿骨世家黃忠謀的「二次葬文化」傳釋生命禮俗的意義,展現臺灣民間文化的另一種特色,引起矚目,躍上國家地理頻道;玉珍齋的鳳眼糕,魅力迷人,老少咸宜;新和春醬油努力於傳統與創新,變工廠為文化觀光景點,發揮境教的功能。

  這些老店堅持區域的傳統產業,不僅是斯土斯民珍貴的文化資產,更是臺灣  文化史上的重要元素,不容忽視。我們打開一扇扇百年老店的門扉,希望能引導大家進入其世界,領略老店所釋放的文化氣質。

 

2015062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