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 百年老店歷久彌新

  • 列印

百年老店歷久彌新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明德

 

 百年糕餅老店是台灣珍貴的文化資產。在傳統社會的生活圈、信仰圈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更難得的是往往內聚歲時節慶、生命禮俗、諸神佛誕與日常生活糕餅於一店,成為糕餅文化的展示櫥窗。特別以嘉義「新台灣餅舖」為例,解析其洋、和、台餅類的獨特風味。

    明治三十年(1897),日人吉田秀太郎在嘉義市開設「日向屋」,專賣日式饅頭、羊羹、奶油泡芙、最中、餅果子,是嘉義地區最早的糕餅麵包店。盧福(1922~1989),嘉義人,十七歲進入由吉田氏外甥小林幸太郎接手的「日向屋」,負責配達業務。他的勤奮誠懇深獲店家的器重。

    一九四五年,終戰,日人回國,盧福向政府租下「日向屋」一樓,並改名為「新台灣餅舖」,延續餅店生意。為了符應本地信仰圈的需要,他聘請傳統糕餅師傅製作台式月餅、喜餅與節慶、禮俗相關的糕餅。並且特別請知名畫家李秋禾(國畫大師林玉山的門生)題字並設計福喜神與蝙蝠商標,打造人文形象。

    一九六三年,盧福向政府買下「日向屋」,這是一棟兩層樓木造巴洛克式建築,一樓是餅舖,二樓為上海菜的「中央餐廳」。一九六四年一月十八日發生白河大地震,「中央餐廳」失火,整棟建築燬於一旦。

    一九六六年,盧福率領餅舖的師傅飛往大阪,參加第三屆日本「全國菓子工藝大品評會」,現場製作台式喜餅、羊羹與鳳梨酥等糕點,榮獲「優秀技能賞」,為本舖取得一張珍貴的國際認證。一九六八年,他開始籌畫興建一棟六層大樓,三年後竣工,一樓為「新台灣餅舖」,二至六樓則是高檔的「福樂大飯店」,當時到阿里山觀光的日人都會選擇在此過夜。

    長子昆常追述:「父親發揮業務的本領,引進鮑魚、螺肉罐頭、烏魚子、金華火腿、臘肉、板鴨等國內外年貨,獨門生意,門庭若市。」這期間,盧福關懷地方,熱心公益,曾擔任嘉義城隍廟、地藏庵管理委員會委員,分擔祭祀圈的工作。

    一九七四年,他引進日本Rheon自動包餡機生產月餅、麻糬、鳳梨酥等,不僅提升品質,也帶來更大的商機。昆常回憶說,當時「新台灣餅舖」內含三大系列產品,加上高檔國內外貨的販賣,生意「強強滾」,日日見人潮。

    第二代盧昆常(1949~),是位謙虛剛毅的知識分子。原想出國深造,因父母親年事已高,要他回嘉幫忙。盧福眼看第一代師傅逐漸凋零,技術傳承面臨斷層,於是,特別禮聘日本知名和菓子大師新見幸一進駐本舖(1979~1980),進行技術指導,並且指定昆常與兩位年輕師傅參與訓練課程,以延續「日向屋」時期日式糕餅的風味。加上他努力研發,逐漸發展出多種口味的和菓子,如:阿里山羊羹、銅鑼燒、浮雪餅、阿里山饅頭等。

一九八○年,昆常夫婦正式接棒。在既有的基礎上,力求精緻,進出歐、日取經:先引進西德Winkler石板蒸氣烤爐,並由德國師傅安德烈(Mr. Andre)傳授法國麵包、雜糧麵包及其他多種歐式麵包的製作與烘烤;再赴日本東京製菓學校接受和、洋菓子講習與技術訓練;又赴比利時參加原料商PURATOS公司研習會,親自學習法式糕點、慕斯蛋糕、手製巧克力與歐式麵包。

他追隨父親的創業精神,連續接受挑戰,追求卓越:「大福燒」榮獲2007年諸羅十大伴手禮;「桃仔尾酥皮餅」榮獲2013年嘉義市十大伴手禮;「神木羊羹」榮獲2015年嘉義市十大伴手禮,並獲選為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百年暨一甲子老店。

這些獎項不啻為百年老店加上桂冠,也證明了老店的魅力,歷久彌新。昆常說:「嘉義市十大伴手禮舉辦四屆,我們參與三屆,三次獲獎。」「百年老店已是金字招牌,像你還一再接受考驗,真是少見,證明了『新台灣餅舖』的品牌是真金不怕火煉呀!」我回應說。剎那間,他臉上綻放微笑,流露幾許自信的神色。

盧昆常夫婦育有二女:雅羚(1978~)與盈君(1981~),雙雙通過烘焙乙級證照,是相當專業的第三代,目前兩姊妹均以專業精神投入餅舖,抱持「歷久彌新」的信念,專心研發,期望能為老店增添活力。「新台灣餅舖」經過兩代一百多年歲月,涵藏多元的糕餅譜系,是嘉義糕餅文化的奇蹟。

 

201601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