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例證臺北市宗教軟實力

  • 列印

1070611.jpg

基金會(1979~)自創立以來,在挖掘人文資源,整合民俗藝術上,投入不少的心力、人力與物力。同仁長期把握民俗脈搏,締造契機,期望能有系統的積累文化資源,覓尋民俗活動的新方向,引領國人諦視並鑑賞民俗藝術之美。其終極指向則是再現臺灣圖像,重塑鄉土情懷。

二○○一年開始,基金會多次舉辦「社區民俗文化種子教室—認識臺灣民俗」研習課程,經過學員反應與成效的評估後,決定自二○一二年,籌辦例行性的「民俗藝術講堂」。我們依據民俗藝術範疇,有系統地推出年度活動主軸,將宗教、建築、藝能、工藝美學、飲食文化等面向規劃成為課程內容,透過文化教室、體驗學習,與參訪活動,提供學員一個優質的進修環境。六年來,師資、課程,與學員彙整出一張張亮麗的成績單,三千多學員的數據,不僅給我們很大的鼓勵,也獲得文化局與民間基金會的肯定與支持。

二○一八年,同仁希望民俗藝術講堂能有所突破,以獨特的專題吸引有心人的參與。我拋出臺北市的宗教軟實力,並鎖定光明淨域龍山寺(1738~)、真人所居保安宮(1804~)兩個例證點。臺灣眾神齊聚,宗教近三十種,寺廟、教會三萬餘座,密度之高,舉世少有,而共同譜寫的交響神曲,更是聞所未聞。龍山寺與保安宮為當地信仰圈、生活圈之中心,也是臺北市宗教旅遊勝地。涵藏相當深厚多元的底蘊,包括歷史記憶、民俗文化、寺廟建築、科儀音樂……,無形有形聚焦,可謂藝術殿堂。其主祀神一佛一道,不過為符應信眾的心理需求,已各自發展為儒釋道多神共祀的寺廟,這是了解臺灣民間信仰最好的案例。

寺廟作為宗教載體,其蘊涵的元素,雖早已被解說導覽,但常流於浮光掠影,未能讓群眾獲得門道。三月,文化部宣布正式啟動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等六座直轄市定古蹟指定國定古蹟的審議程序。這更堅定我們以兩座寺廟為例證,探究臺北市宗教軟實力的決心。

經過同仁多次腦力激盪,終於完成計畫,包括室內講座八場,戶外導覽二場。前者由八位學者專題論述,後者由兩位專家現場導覽。首先前置作業,培養識照;接著現場踏查,專家指證鋩角。我們設定「走進信仰殿堂」、「百年香火綿延」為室內課程,而「聽寺廟說故事」為戶外踏查,專題、踏查構成堅實的講堂主題內涵。

八場專題演講,包括建築、彩繪、雕刻、剪黏、儀式、音樂、道教科儀、藝陣文化,與文字古蹟。我們敦邀的專家學者,有李乾朗、李奕興、呂錘寬、李豐楙、吳騰達……,陣容堅強,共同詮釋兩座藝術殿堂的富美。值得注意的是,專題指涉有形(物質)、無形(非物質)文化相關論述,試圖開拓學員視野,深入了解寺廟文化的元素與有機組合,重現信仰場域的厚實度與莊嚴性。

兩場聽寺廟說故事,是深度踏查課程,即:光明淨域龍山寺與真人所居保安宮。前者由傳統建築學者李乾朗教授負責,他浸淫傳統建築五十年,著作等身,採用偵探的眼睛來鑑賞古建築,既看透一座古蹟的前世今生,也發現傳統建築的奧妙。他跡近龍山寺,細心觀察,由他現身說法,必定能引人入勝。後者邀請保安宮廖武治董事長擔任,他集藝術、建築、宗教於一身,在保安宮修復過程,兼顧傳統工法與現代科技,成為古蹟修復的典範,並贏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的肯定,邀請他來導覽,對保安宮文化之產價值的經驗,相信能新人耳目。

這次系列講座,我們透過實例詮釋,希望能活絡民俗文化,推廣、傳承民俗藝術,提供多元的文化視野。想要了解臺北市宗教軟實力「真相」的朋友,歡迎蒞臨二○一八民俗藝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