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多音交響․Formosa

  • 列印

20190219.jpg

  一九八○年代,我在一種偶然的機緣接觸到民俗藝術,親自領略另一種學問的趣味。由於永義兄的推薦,我成為許常惠教授創辦的基金會成員之一,共同在民俗藝術園地開疆闢土。長期以來,由點而線而面,逐漸建構完整的概念,並體會到民俗藝術的繁複與豐美。二○一一年,《人間福報》邀約加入「人間百年筆陣」,我決定以「文化詮釋與批判」的視角,發表有關民俗藝術的一些看法。

 

  民俗來自斯土斯民的傳統社會生活及倫理秩序觀,因此是文化的根源。其範疇概括心理、行為與語言等面向。心理民俗以信仰為核心;行為民俗是有形的傳承活動,如生命禮俗、歲時節慶與工藝服飾;語言民俗則以語言為主,包括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諺語與謎語等口傳文學。二○一八年,我將七年來的筆陣百篇與相關的文章,加以編輯出版,全書依民俗藝術範疇,包括:臺灣文化底蘊、宗教、表演藝術、工藝美術、飲食文化與文學思路,共有一○六篇。這裡稍作鳥瞰於下:

  臺灣文化,從位置、歷史、族群、宗教、傳統建築、表演藝術、工藝美術、飲食文化,詮釋美麗島豐饒多元的人文底蘊。宗教部分,揭示一九七○年代以來,臺灣連續締造舉世矚目的經濟、政治奇蹟,又出現眾神齊聚寶島、各教派在信仰場域注入人文元素,充實寺廟底蘊,建構堅實的信仰城堡,是世界宗教史上少有的現象。

  傳統表演藝術,包括:大戲、小戲、偶戲、陣頭、舞蹈、口鼻笛……,在在傳釋吾鄉吾土的心聲與夢想。其中布袋戲為綜合藝術,是舉世唯一僅有的、高難度的劇種。二○○六年曾被票選為「臺灣意象」,同年舉辦的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傳統偶戲,迄今十四屆,是一項難能可貴的文化工程。而一九八八年臺灣原住民在巴黎現身發聲,一曲【Pasibutbut】,讓觀眾、樂評為之驚艷,齊嘆「天籟」,也打開了臺灣在歐洲的能見度。

  傳統工藝美術概括:編織、雕刻、陶瓷、金工及其他等五大類。多數工藝家莫不扎根傳統,積極創新,不僅獲頒國家藝師認證,而且成為揚名國際的大師。

  飲食文化,包括閩、客、原住民、中華八大菜系,與異國料理等口味。對於吃道的追求,以及創意的思考,內聚成為豐沛的軟實力,深受海內外美食家的矚目,二○一八年《米其林指南The MICHELIN Guide臺北│TAIPEI》的出版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茶藝也不遑多讓,一九七○年代以來,國人在富裕的經濟條件下,開始從實用層次追求審美的品味,逐漸開出茶藝新境界。既守住眾多茶系的原味,更研發冷飲茶,展現無限的創意,例如風靡全球的泡沫紅茶與珍珠奶茶(Bubble tea),後者更成為《牛津英語詞典》等字書的新語彙,定義上載明「為臺灣出身」(Of Taiwan Origin),堪稱飲食奇蹟。

  文學思路,是我長期投入文學創作、關心文學環境,所作的一些反思。

  臺灣族群多元,包括原住民(十六族)、客家、河洛,與後住民。後殖民主義引爆後,走過眾聲喧譁,逐漸進入多音交響的年代,而譜寫了和諧的交響詩。這裡的國民開放、包容,人情味十足;信仰自由,各教派互相尊重,在信仰場域注入人文元素,使臺灣成為一座神仙島,為世界宗教發展寫下輝煌的史頁。

  所以,我決定將新書命名為:《多音交響美麗島》。特別要強調的是,書寫方式,以散論代替嚴肅的專著,寓理論於散文以展現其親和力,終極指向無非是民俗藝術/臺灣文化雙重概念的建構;二十一萬字配圖三百三十七張,頗有圖說民俗藝術的考量,期能引發閱讀文本的興趣。感謝臺灣、家人、師友、人間福報與基金會同仁,願新書能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