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山寺
  • 龍山寺
  • 龍山寺照片

服務範疇

基金會初創時期,限於經費與人力,大致以民族音樂、傳統戲劇的調查與研究為主,後來隨各方學者、專家的相繼投入,逐漸擴及工藝、建築、宗教、飲食及休閒文化等層面。1979年創立至今,基金會在各領域開風氣之先,田調研究兼顧、維護推動並行,成果斐然,深獲各界肯定,整合民俗藝術系列成果概述於下:
 
調查與研究   發掘民間藝人
包括:採集本土民謠、訪問並記錄原住民的音樂與工藝,例如:調查蘭嶼雅美族的民歌、台灣原住民的傳統手工技藝;彰化鹿港的南管音樂;台北市文化資產(民俗部門);嘉義縣藝文資源;台澎金馬匾聯調查研究;研究大溪三級古蹟蓮座山觀音寺、齋明寺的人文;整理歌仔戲曲調與劇本;以及彰化縣飲食文化調查、桃園縣飲食文化調查等。   包括:舉辦二十九場「民間樂人音樂會」,例如:陳達的恆春調、廖瓊枝的歌仔戲、陳冠華的台灣民樂、賴碧霞的客家民歌、郭英男的原住民歌謠等;主動推薦各類薪傳獎及民族藝師等。
調查與研究成果圖示   發掘民間藝人成果圖示
     
保存計畫專案   國際文化交流
例如:泰雅族口簧琴、布農族弓琴、崑曲、高甲戲、黃海岱布袋戲、小西園布袋戲、許福能皮影戲與林淇亮皮影戲等研究與保存計畫等。  

包括:帶領民間藝人國外巡迴展演,邀請大陸人士來台觀摩傳習,舉辦國際性學術研討會,例如:邀請日本琉球宮廷與民俗舞蹈、韓國漢舞民俗舞蹈來台演出;帶領小西園掌中劇團赴美與歐洲巡迴展演;組成原住民傳統音樂舞蹈團赴法國、瑞士、德國、荷蘭訪問及排灣族木雕歐洲巡迴展;舉辦大陸民間工藝來台傳習計畫、大陸福建莆仙戲來台演出;召開國際南管音樂會議、海峽兩岸歌仔戲學術研討會、1999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策辦1999巴黎文化中心「台灣傳統工藝展」、2002傳藝宜蘭元年舉辦兩岸戲曲大展、2004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等。

保存計畫專案成果圖示   國際文化交流成果圖示
     
策劃承辦民俗活動   專業收藏與系列出版
例如:民間劇場、春到河畔迎新年(新加坡)、媽祖信仰文物展、古蹟的盛會、中正堂的中秋、點燈祈福慶元宵、1997民族工藝大展、1998台灣民俗技藝節暨傳統藝術民俗技藝競賽、1999雲林國際偶戲節、1999台灣民俗藝術節、2000國慶民間遊藝活動、2001台北藝術節等、2003年保安宮民俗藝術節民藝棚、2005布袋戲百年風華、2007愛河布袋戲展演祭—英雄會之唯偶獨尊、2008「將舞神風」台北家將匯演、2009台北市群獅觀摩匯演、2009花蓮勝安宮勝世安邦文化季等。  

本基金會長期廣泛地蒐集民俗藝術相關著作、散論與活動紀錄,已收藏珍貴資料包括:「天下第一團」錄影資料及其他錄影帶四百餘卷,錄音帶九百餘卷,藏書萬餘冊。

已出版的著作有:《台灣客家系民歌》、《台閩少數民族的複音民歌》、《鹿港南管音樂之調查研究》、《歌仔戲音樂》、《台灣的北管》、《粟廬曲譜》、《台灣工藝之美》、《澳門的匾聯文化》、《台灣民俗技藝之美》、《台灣民間工藝博覽》、《台北霞海城隍廟—百首籤詩心解》、《菊島人文之美—澎湖傳統藝術研討會》、《台中市飲食地圖》、《巧手天工—老工藝在台北》等。錄音帶有:「廖瓊枝歌仔戲」、「陳達恆春調說唱」、「鄭榮興的嗩吶」、「香港東山潮劇團的潮州戲」、「多采多姿的民俗音樂」等。錄影帶有:「崑曲」、「鄭傳鑑、沈傳芷崑劇藝術精華」等。

此外,從2001年開始,依規劃陸續推出「台灣民俗藝術叢書」,有系統地釋放、出版各類資源,已出版有:《台灣傳統音樂之美》、《台灣傳統工藝之美》、《台灣茶藝發展史》、《台灣民間藝陣》、《台灣歌仔戲史》、《台灣傳統戲曲之美》、《台灣皮影戲》、《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灣傳統宗教文化》、《陶瓷台灣》、《台灣傳統宗教藝術》、《台灣民俗紙藝》、《台灣十大傳統民居》、《台灣客家音樂》、《台灣民俗節慶》、《澎湖諺語》等。

專業收藏與系列出版成果圖示

策劃承辦民俗活動成果圖示  
   
辦理研討會  

例如:1999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2001新世紀台灣多元族群學術座談會、2001澎湖傳統藝術研討會、2002南瀛傳統藝術研討會、2003屏東傳統藝術研討會、雲林2004偶戲學術研討會、2005南投傳統藝術研討會、2006科舉文化研討會、2007雞籠中元祭與華人社會習俗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南鯤鯓五王信仰與鹽分地帶文化資產研討會、2009花蓮勝安宮勝世安邦文化季-王母信仰文化世界學術研討會等。

 
辦理研討會成果圖示    
     
辦理社區民俗文化系列講座    
例如:1997社區民俗文化講座、1998社區民俗文化活動推展-民俗藝術研習、2000社區民俗文化種子教室-認識台灣民俗等、2003保安宮民俗藝術節藥材展暨中醫講座、2007台北縣傳習計畫—歌仔戲研習營等。    
辦理社區民俗文化系列講座成果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