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山寺照片
  • 龍山寺
  • 龍山寺

人間百年筆陣─雲林是布袋戲的故鄉

雲林是布袋戲的故鄉

林明德

 

  一九九○年,交通部觀光局規劃「臺北燈會」,以「民俗文化根,傳統國際化」作為活動訴求,同時整合傳統民俗元素,正式於元宵推出大型觀光盛會,從此,元宵節又稱觀光節。

 

  前十年,燈會活動地點是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結合鄉土、傳統、現代與科技的展現,透過各式花燈展示與國內外民俗技藝表演,不僅締造了臺灣觀光的新契機,也打開國際旅遊的知名度。二十多年來,此一全國性的燈會,由臺北點亮,改名臺灣燈會,逐年傳遞臺中、高雄、臺南、嘉義、苗栗、彰化、桃園,一路風華,燈會成為聚集人潮,帶來商機的保證。因此各縣市極力爭取,例如雲林縣曾九次爭取舉辦,都宣告失敗,但他們鍥而不捨,終於「搶到」二○一七年的主辦權。李縣長率團赴桃園接棒,高呼「雲林準備好了!」並期許明年臺灣燈會在雲林一定會成功、很出色。

  接著媒體不斷出現籌備的相關報導:二○一七年等你來,雲林燈會逗鬧熱,邀請長榮交響樂團演出,主燈選定兩地,就等著明年發光;燈會是雲林的「大代誌」,極需志工八千名,縣府發號召令,希望全縣與旅外鄉親總動員;就交通、觀光,訂出雲林十條觀光路線與臺灣燈會七縣市整合行銷策略。

  交通部觀光局表示,雲林縣府是最積極籌備的單位。凡事豫則立,雲林李縣長的團隊與縣民對臺灣燈會的積極投入與妥善的規劃,相信其成功自是可期的。

  個人覺得,在群情激昂,預想熱鬧喧譁的情境,不妨冷靜、沉澱片刻,進行一些省思。

  雲林位於臺灣中南部,是嘉南平原的最北邊,與南投、彰化、嘉義三縣接壤,西臨臺灣海峽,是典型的農業縣,人口約七十多萬人,縣內古蹟有振文書院、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傳統藝術有粧佛、木雕、布袋戲;重要民俗則有牽水(車藏)。當中,布袋戲一項尤其稀有可謂珍貴的文化資產,在臺灣布袋戲發展史上,雲林有布袋戲故鄉之美譽。洲(五洲園)、閣(新興閣)兩大門派,薪火相傳,藝師輩出,又開枝散葉,目前全縣有近百個劇團,堪稱臺灣第一。其表演形式,傳統、金光、電視布袋戲,三者兼有,加上布袋戲電影、卡通,多元展示偶戲文化。更難能可貴的是,從傳統出發,締造霹靂布袋戲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這些亮麗的成績,毋寧證明了傳統文化的活化與偉大,這是雲林獨步全臺的無形文化資產。

  一九九○年,基金會執行「雲林國際偶戲節」,我們秉持「挖掘族群人文,整合民俗藝術」的理念,經過兩年的籌備,為擴大、深化活動的內涵,開出三個面向:      

  一、動態表演:風雲際會部分,敦邀三大洲八個團隊;臺灣偶戲大會師,由布袋戲、皮影戲,與現代偶劇十一團擔綱。安排十九團於斗六、古坑、西螺、虎尾、麥寮、褒忠、台西、北港等八個鄉鎮市,輪流演出,擴大表演空間,讓大家見識到國際偶戲的奧秘。值得一提的是,同步出版雲林國際偶戲節活動專輯《偶戲乾坤》,作為導覽,觀眾一卷在手,按圖索驥,尋幽訪勝。

  二、世界偶戲之旅:除靜態的世界偶戲文物展示外,現場又安排動態workshop演出,呈現不同國家劇團的偶戲形貌、戲偶製作與表演環境,讓觀眾輕鬆愉快的進入偶戲世界,留下美好回憶。

  三、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這是臺灣首度召開的國際性偶戲研討會,我們邀請十九位國內外偶戲學者專家及偶戲劇場工作者對話、論述,藉由多元文化的接觸,為本土偶藝注入活力並開拓視野。為了提高能見度,我們把地方性的活動延伸到都會,假臺大思亮館舉行研討會,當時媒體聚焦,熱烈為活動專論、報導。曾永義院士還撰寫一副對聯敘述盛況:

偶戲大觀觀世界,

大觀偶戲戲人間。

  基金會並推出《1999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為活動也為雲林更為臺灣留下寶貴的紀錄。

  臺灣燈會是元宵節的應景活動,其熱鬧喧譁是一時的,時過境遷,往往只留下繽紛如煙火般的印象。而布袋戲則是雲林常民文化的結晶,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在臺灣燈會光照雲林時,期盼也點亮文化立縣的願景,積極挖掘布袋戲底蘊,建構優美的偶戲文化,讓雲林成為名符其實的「臺灣布袋戲的故鄉」。

 

b_150_100_16777215_00_images_201608028-.jpg